青岛天后宫 [山东]

19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50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青岛天后宫
青岛天后宫:

历史起源

 

青岛天后宫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 年),由青岛村胡姓族人捐资兴建,初建时仅有殿堂三间,供奉妈祖、龙王和财神. 明崇祯十七年(1644 年),在住持宿义明的募捐下,扩大了建筑规模 清雍正十一年(1733 年),天后宫制定了致祭制度,并建成大殿,鳌山卫和浮山所的官员们分春秋两季前来祭奠,形成了规模盛大的海滩庙会,即新正民俗文化庙会

建筑格局

 

青岛天后宫为四合院式二进院落,建筑布局采取中国古典的轴线式,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对称之美其主要建筑包括:

 

  • 戏楼 :位于前院正中,为重檐歇山式建筑,琉璃瓦盖顶,雕梁画栋,精美华丽,是天后宫的重要建筑之一,过去曾是举办各类演出的场所
  • 钟楼、鼓楼 :分别位于戏楼左右两侧,为两层建筑,飞檐斗拱,造型古朴,与戏楼相互呼应,增添了天后宫的庄重氛围
  • 天后殿 :后院正中为天后殿,是天后宫的主体建筑,采用硬山顶建筑形式,供奉着妈祖像,妈祖像在妈祖故乡莆田开光分灵,两边还雕塑有妈祖的护将“千里眼”和“顺风耳”,整个正殿显得庄严肃穆
  • 东西配殿、东西厢房 :位于天后殿两侧,为硬山顶建筑,分别供奉着不同的神像,如龙王、财神等,这些配殿和厢房与天后殿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群
  • 山门 :为天后宫的大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门楣上悬挂着“天后宫”匾额,门前有一对石狮,威风凛凛,守护着天后宫

特色

 

  • 建筑艺术特色 :天后宫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如琉璃瓦、雕梁画栋、苏式彩绘等,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美技艺和独特魅力
  • 文化特色 :天后宫不仅是一座宗教建筑,更是青岛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见证了青岛的城市变迁和社会发展,承载着青岛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情感。天后宫内还设有青岛市民俗博物馆,展示了青岛地区的民俗文物和传统文化,如民间工艺品、服饰、家具等,让人们可以深入了解青岛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

宗教地位

 

青岛天后宫是青岛地区重要的道教宫观之一,也是青岛地区妈祖信仰的重要场所。妈祖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海神,被尊为“天后圣母”,在道教中被列为重要神祇之一。青岛天后宫的建立,使得妈祖信仰在青岛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传承,成为了青岛地区渔民和航海者的精神寄托,他们出海前都会到天后宫祭拜妈祖,祈求平安归来

文化活动

 

  • 新正民俗文化庙会 :这是青岛天后宫的一项重要文化活动,起源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 年),至今已有近 300 年的历史。庙会通常在春节期间举行,为期数天,期间会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如新年撞钟仪式、民俗风情摄影大赛、“迎新春”对联灯谜大赛、“百姓乐”民间艺术杂耍表演赛、“童年的回忆”民间游戏竞技表演赛、“祭海”民俗表演、民间剪纸大赛、民俗文化藏品交流鉴赏大集、“亮出你的绝活来”民间艺人绝活展示、元宵灯会、文艺演出等,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与
  • 日常文化活动 :除了庙会期间,天后宫还会在平时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如民俗文化讲座、传统手工艺制作体验、书画展览等,让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保护情况

 

“文革”时期,天后宫遭受了巨大的人为破坏 1.1996 年,青岛市政府对其进行全面修复,并将其辟为“青岛市民俗博物馆”,使其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目前,青岛天后宫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保护

历史名人对其的评价

 

目前尚未查到有明确的历史名人对青岛天后宫做出过专门的评价,但从其作为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以及青岛民俗文化的重要代表来看,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众多到访青岛的文人墨客等也对其建筑艺术和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表示赞赏。
正文完
使用官方微信公众号体验更多功能
post-qrcode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