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阁庙 [澳门]

16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43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妈阁庙
妈阁庙

 

  1. 历史起源
    • 妈阁庙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 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其由福建商人所建,原称妈祖阁,俗称天后庙。传说 400 多年前明代时有一福建商人在澳门附近遭遇飓风,幸得天后娘娘解难相救。后来这位商人在神女显圣处设庙纪念以谢神恩,被称为“娘妈角”。还有一种说法是,葡萄牙人登陆澳门时,询问当地居民这里是什么地方,居民以为问的是妈阁庙,答曰“妈阁”,葡萄牙人以其音译而成“MACAU”,遂为澳门的葡文名称由来。
  2. 建筑格局
    • 整体布局 :妈阁庙背山面海,沿崖而筑,各建筑充分融合自然,布局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入口大门、牌坊、正殿、弘仁殿、观音殿及正觉禅林。
    • 具体建筑
      • 入口大门 :为一牌楼式花岗石建筑,宽 4.5 米,只开有一个门洞,门楣上有“妈祖阁”3 个金字,两侧书有对联“德周化宇,泽润生民”,门楣顶部为飞檐状屋脊,华丽美观。
      • 牌坊 :紧跟在大门之后,是一三间四柱冲天式牌坊,亦由花岗石建造而成,并有四只石狮分置在柱头上。
      • 正殿 :有神山第一殿之称,是供奉天后的主要神殿之一。建筑主要由花岗石及砖头砌筑而成,两边墙体均开有大面积琉璃花砖方窗,较高位置的气窗为圆形。其屋顶造型分两部分,朝拜区为歇山卷棚顶形式,神龛区上方为重檐庑殿式,飞檐纯朴有力。
      • 弘仁殿 :规模最小,约 3 平方米左右,以山上岩石作后墙,花岗石作屋顶及两边墙身,殿内供奉天后,两侧墙身内壁有天后之侍女及魔将浮雕。
      • 观音殿 :位于最高处,主要由砖石构筑而成,建筑较为简朴,为硬山式做法。
      • 正觉禅林 :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 年),供奉天后。此殿在 1988 年曾发生火警,后按原貌重修。其建筑由供奉天后之神殿及静修区组成,静修区建筑为一般民房,属硬山式砖结构,神殿为四架梁结构,主殿前有内院,两侧侧廊为卷棚式屋顶。
  3. 特色
    • 中葡文化融合 :妈阁庙是中葡文化融合的起点,其建筑风格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如飞檐凌空、琉璃瓦顶等,又受到了葡萄牙建筑文化的一定影响,如部分装饰元素和建筑布局。
    • 摩崖石刻文化 :庙内曲径两旁的岩石上有历代名流政要或文人骚客题写的摩崖石刻,这些石刻是研究澳门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 奇石景观 :院内有“洋船石”和“海觉石”两大奇石。“洋船石”上刻有一艘古代海船,船的桅杆上挂着一面写有“利涉大川”的幡旗,是人们喜爱的“一帆风顺”的图景。
  4. 宗教地位
    • 妈阁庙与普济禅院、莲峰庙并称为澳门三大禅院,且为三大禅院之首,是澳门著名的东方式庙宇之一。妈祖在福建话里是“母亲”的意思,被信众尊奉为海上保护女神,妈阁庙是为纪念她而建,在澳门的宗教信仰和民间文化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5. 文化活动
    • 每年农历除夕和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天后”神诞,妈阁庙香火鼎盛。四方香客云集于此上香拜祀、叩首祈福,并举行丰富多彩的节目助兴,如舞龙舞狮等,这时妈阁庙上紫烟弥漫,一派祥和,形成了澳门八景之一的“妈阁紫烟”的景色。
  6. 保护情况
    • 1874 年、1875 年,妈阁庙先后两次遭受火灾,后由居民集资重修,至 1887 年落成,形成今天的样子。除了在 1983 年及 1988 年给予资助维修该庙外,文化局于 1996 – 1997 年间对该庙进行了保养工程,包括墙壁、装饰墙身及门窗的框架等。
  7. 历史名人对其的评价
    • 由于妈阁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历代的名流政要和文人骚客在庙内留下了众多的摩崖石刻,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们对妈阁庙的关注和赞誉。虽然没有系统的、专门的历史名人对妈阁庙的评价记载,但从这些摩崖石刻可以看出,妈阁庙在历史上受到了众多人士的认可和重视。
正文完
使用官方微信公众号体验更多功能
post-qrcode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