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清虚观 [上海]

9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749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上海清虚观
上海清虚观:

 

  1. 历史起源
    • 清虚观原名“三官殿”,由全真道长姚瑞清、马福清、严洪清等三人筹建于“柴长滨”(今延安东路、西藏路口),“大世界”对面。起初以求签问卜、仙丹治病等为主要活动,后来改称为“清虚观”,兼营素斋,由严洪清任住持。
  2. 建筑格局 :由于历经岁月变迁和城市发展,清虚观的建筑格局已难以详细考证。根据一些历史资料和老照片的记载,可以大致了解到其在当时上海的街道中具有一定的规模,有传统的道观建筑风格,可能包含大殿、偏殿、庭院等基本的建筑结构。
  3. 特色
    • 地理位置特色 :位于上海的繁华地段,与“大世界”相对,周边商业繁荣、人流量大,这使得清虚观在当时的上海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 宗教文化与世俗生活结合特色 :它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还与普通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求签问卜、经营素斋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
  4. 宗教地位 :在上海的道教发展历史中,清虚观曾经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道观之一。它为上海的道教信徒提供了宗教活动的场所,对于道教在上海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民国时期,它也是上海道教界的重要活动场所之一。
  5. 文化活动
    • 在民国 32 年(1943 年),上海特别市道教会曾在清虚观举行“祈祷世界和平法会”,当时各客帮道士均参加。
  6. 保护情况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清虚观历经多次变故。在战争、城市建设等因素的影响下,清虚观的建筑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原清虚观的建筑已不复存在,但其作为上海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宗教场所,仍然被人们所铭记和研究。
  7. 历史名人对其的评价 :目前尚未找到明确的历史名人对上海清虚观的专门评价记载。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清虚观作为上海的一个知名道观,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它的宗教活动和文化影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上海的社会文化风貌。
正文完
使用官方微信公众号体验更多功能
post-qrcode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