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417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1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蚌粉】
【出处】《日华子本草》
【拼音名】Bànɡ Fěn
【别名】蚌蛤灰(《千金方》),蜃灰(《纲目》),蚌壳粉(《本草述》),蚌壳灰(《中国医学大辞典》)。
【来源】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褶纹冠蚌或三角帆蚌等贝壳制成的粉。取蚌壳洗净,刮去黑皮,研成粉末或煅灰用。
【化学成份】各种河蚌的贝壳,常含微量的锶。它们有强大的集积锶的能力,故水中有否被 Sr 污染,可由分析其壳中的 Sr 而知之。参见 ” 蚬壳 ” 条。
【药理作用】加蚌壳粉喂养大鼠及小鼠,皆无增进体重的作用。其吸收率为 14.45%,绝对吸收量为 12.67 毫克,比磷酸氧钙组和对照组高,股骨 X 线片及钙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骨质钙化好,故蚌壳粉的钙有一定效用。
锶的作用与钙相类似,但较弱而毒性也较低。以往认为其有毒性,可能与其中含有钡所致,锶很少吸收(主要在胃中吸收),血中之锶排泄也很快,如同时注入钙可促其排出,进入体内主要贮藏于骨胳中,能抑制骨的钙化。只有放射性锶有临床用途。
【性味】①《日华子本草》:” 冷,无毒。”
②《纲目》:” 咸,寒,无毒。”
【归经】入肺、肝、胃经。
①《本草汇言》:” 入手太阴、足阳明经。”
②《本草再新》:” 入肝、肺、胃三经。”
【功能主治】化痰消积,清热燥湿:治痰饮咳嗽,胃痛,呕逆,白带,痈肿,湿疮。
①《本草拾遗》:” 烂壳为粉,饮下,主反胃,心胸间痰饮。”
②《日华子本草》:” 治疳,止痢并呕逆;痈肿醋调敷。”
③《纲目》:” 解热燥湿,化痰消积。止白浊,带下,痢疾,除湿肿,水嗽,明目,撩阴疮、湿疮、疿痒。”
④《医林纂要》:” 治顽痰,止咳嗽,清心保肺。”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外用:干掺或调敷。
【附方】①治痰饮咳嗽:真蚌粉(新瓦上炒红),入青黛少许,用淡虀水滴麻油数点,调服二钱。(《内经类编试效方》)
②治积聚涎块,结于心腹之间,致令心腹刺痛,日久不愈,或干呕减食:蚌粉一两,巴豆七粒(去壳及膜)。上二味同炒令赤. 去巴豆不用,只以醋丸其粉,如梧子大。丈夫脐腹痛,炒茴香酒吞下二十丸;妇人血气,炒姜酒下;败血冲心,童便和当归酒服;常服姜酒下。(《世医得效方》炒粉丸)
③治痈疽赤色肿有尖头者:醋和蚌蛤灰涂,干者易之。(《千金方》)
④治诸疮疽:川乌、蚌粉、草乌、海金砂、赤小豆、天南星各等分。上为末,用生地黄汁调,涂患处。(《普济方》消肿毒方)
⑤治脚指湿烂:蚌蛤粉干搽之。(《寿域神方》)
【临床应用】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将蚌壳研粉置铜锅中干炒,待药粉呈黄褐色,腥味挥发殆尽后冷却过筛。每服 1~2 克,白天每小时 1 次,1 日 12~14 次,4~8 周为一疗程。治疗 41 例,服药 14~79 天不等。结果上腹部疼痛消失者 28 例,减轻者 7 例;上腹部压痛消失者 23 例,减轻者 6 例;X 线复查 21 例,龛影消失者 9 例,变形消失者 1 例,龛影缩小者 6 例。
【摘录】《中药大辞典》
【出处】出自《日华子本草》
【拼音名】Bànɡ Fěn
【英文名】powdered shell of freshwater mussel
【别名】蚌蛤灰、蜃灰、蚌壳粉、蚌壳灰
【来源】药材基源:为蚌科动物褶纹冠蚌、三角帆蚌和背角无齿蚌等淡水产的贝壳制成的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rostaroa plicata(Leach)2.Hyriopsis cumingii(Lea)3.Anodonta woodiana(Lea)
采收和储藏:取蚌壳洗净,刮去黑皮,捣碎,研粉或煅后研粉。
【原形态】1. 合渍珠母贝,贝壳为斜四方形,壳质较脆,壳长 50-90mm,宽 18-32mm,高与长相近,较大个体高可达 100mm 以上。壳顶位于前方,两侧有耳,前耳较后耳稍小。两壳不等,右壳较平,左壳稍凸,右壳前耳下方有一明显的足丝凹陷。背缘平直;腹缘圆,壳面淡黄褐色,同心生长轮脉极细密,成片状,薄脆易脱落,壳中部常呈磨损状近腹缘的排列紧密,延伸成小舌末端稍翘起,足丝孔大,足丝呈毛发状。壳内面中部珍珠层厚而发达,具极强的珍珠光泽。有的外套膜受刺激后,上皮组织急剧裂殖,形成珍珠囊,且不断分泌珍珠质,才逐渐形成珍珠。壳内面边缘淡黄色,无珍珠层。铰合线直,有一突起主齿,沿铰合线下方有一长齿片。韧带紫褐色,前上掣肌痕明显,位于壳顶下方,闭壳肌痕大,长圆形,前端稍尖,位于壳中央稍近后方。
2. 珠母贝,贝壳呈不规则圆形,壳质坚厚,一般壳长 110-150mm,大者可达 200mm 左右,高与长近等,左壳稍凸略大于右壳,壳顶位于背缘前端并向前弯,右壳顶前方有一凹陷,为足丝出孔,两壳耳不明显,壳表面棕褐色或绿褐色,壳顶光滑,暗绿色,其余部分被有同心形鳞片,鳞片延伸至壳的边缘呈棘状或锯齿状,中部鳞片常脱落,多数留有淡白色放射状。壳内面珍珠层厚,有虹彩光泽,铰合线直,无齿,韧带强壮,紫褐色,前上掣肌痕较小,闭壳肌痕宽大,长圆形,略呈葫芦状,外套缘黑色,肛门膜具黑色素,肥厚宽大,顶端有一小突起。
3. 大珠母贝,贝壳近五边形,略圆,壳质坚实厚重,成体壳长超过 200mm,大者可达 300mm 以上,重大 4 -5kg,是珍珠贝中最大的一种,壳稍平,壳顶位于背缘前端,前耳小,无后耳。壳表面鳞片排列不规则,呈灰黄褐色,放射肋淡褐色,老贝壳体鳞片常脱落,显露珍珠层,放射肋不明显。壳内面具很厚的银白色珍珠层,边缘部黄褐色。铰合部后端稍突出。韧带宽厚,脱落后有一凹痕。闭壳肌痕宽大,的肾形,痕面不平滑,有许多横纹。肛门膜舌形,末端宽圆。
4. 长耳珠母贝,贝壳近方形,壳长 100mm 左右,个体比合浦珠母稍大,壳顶位于前方,无前耳,后耳较长,成翼状突起,右壳较平,左壳稍凸。壳表边缘鳞片层薄,成片翘起。壳内面具银白色珍珠层,闭壳肌痕细长。
5. 三角帆蚌,贝壳大而扁平,壳质坚硬,外形略呈三角形。左右两壳顶紧接在一起,后背缘长,并向上突起形成大的三角形帆状后翼,前背缘短小,呈尖角状。腹缘近直线,略呈弧形。壳面不平滑,壳顶部刻有粗大的肋脉。生长线同心环状排列,距离宽。贝壳内面平滑,珍珠层乳白色。
6. 褶纹冠蚌,贝壳较大,略呈不等边三角形。前背缘冠突不明显,后部长高,后背缘向上斜出伸展成为大形的冠。壳的后背部自过错顶起向后有一系列的逐渐粗大的纵肋。腹级长近直线。壳面深黄绿色至黑褐色,壳顶常受侵蚀而丢失表层颜色。珍珠层有光泽。
7. 背角无齿蚌,贝壳外形呈有角突的卵圆形,前端稍圆,后端呈斜切状,腹缘呈弧形。后背部有自壳顶射出的三条粗肋脉。壳面绿褐色。闭壳肌痕长椭圆形。壳内面珍珠层乳白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1. 栖息于风浪较平静的海湾中,泥沙、岩礁或砾较多的海底,以足丝固着生活于岩礁或石块上,以潮流通畅、水质较肥的海区生长较好。从低潮线附近至水深 10m 左右均有生长,通常在 5m 的深处较多。以硅藻为主食,适且生长温度在 15-30℃之间,产卵期 5 -10 月,生长速度较快,一般 2 年壳高即可达 70mm 左右。
2. 栖息于潮间带低潮线附近,以足丝固着于岩礁缝际或珊瑚礁内,且多固着于背风浪的岩石基部。
3. 多栖息于水深 20m 左右的海区,在 60m 的深处也能采到。
4. 生境和分布同合浦珠母贝。
5. 生活于淡水泥底稍带沙质的河湖中。
6. 生活于江河、湖泊的泥底,行动迟缓。
7. 生活于江河湖沼泥底。
资源分布:1. 分布于广东、广西沿海,尤以北部湾较为常见,广西合浦产量最高。
2. 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及西沙群岛等沿海为育珠的良种之一。
3. 分布于海南及西沙群岛为热带亚热带种。
4. 生境与分布同合浦珠母贝。
5. 分布于河北、江苏、安徽、浙江等地。
6. 分布于全国各地。
7. 分布于全国各地。
【化学成份】各种河蚌的贝壳,常含微量的锶 (Strontium,Sr)。它们有强大的集积锶的能力,故水中有否被 Sr90 污染,可由分析其壳中的 Sr90 而知之。参见蚬壳条。
【药理作用】加蚌壳粉喂养大鼠及小鼠,皆无增进体重的作用。其吸收率为 14.45%,绝对吸收量为 12.67mg,比磷酸氢钙组和对照组高,股骨 X 线片及钙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骨质钙化好,故蚌壳粉的钙有一定效用。锶的作用与钙相类似,但较弱而毒性也较低。以往认为其有毒性,可能与其中含有钡所致,锶很少吸收 (主要在胃中吸收),血中之锶排泄也很快,如同时注入钙可促其排出,进入体内主要贮藏于骨胳中,能抑制骨的钙化。只有放射性锶有临床用途。
【性味】味咸;性寒
【归经】肺;肝;胃经
【功能主治】化痰消积;清热燥湿。主痰饮咳嗽;哎逆;疳积;白带;湿疹;痱子;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3-6g。外用:适量,干糁;或调敷。
【注意】《本草汇言》:“诸病属脾肺虚寒而无火者,须禁用之。”
【附方】①治痰饮咳嗽:真蚌粉 (新瓦上炒红),入青黛少许,用淡虀水滴麻油数点,调服二钱。(《内经类编试效方》)②治积聚涎块,结于心腹之间,致令心腹刺痛,日久不愈,或干呕减食:蚌粉一两,巴豆七粒 (去壳及膜)。上二味同炒令赤,去巴豆不用,只以醋丸其粉,如梧子大。丈夫脐腹痛,炒茴香酒吞下二十丸;妇人血气,炒姜酒下;败血冲心,童便和当归酒服;常服姜酒下。(《世医得效方》炒粉丸)③治痈疽赤色肿有尖头者:醋和解蚌蛤灰涂,干者易之。(《千金方》)④治诸疮疽:川乌、蚌粉、草乌、海金砂、赤小豆、天南星各等分。上为末,用生地黄汁调,涂患处。(《普济方》消肿毒方)⑤治脚指湿烂:蚌蛤粉干搽之。(《寿域神方》)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烂壳为粉,饮下,主反胃,心胸间痰饮。
2.《日华子本草》:治疳,止痢并呕逆;痈肿醋调敷。
3.《纲目》:解热燥湿,化痰消积。止白浊,带下,痢疾,除湿肿,水嗽,明目,擦阴疮、湿疮、痱痒。
4.《医林纂要》:治顽痰,止咳嗽,清心保肺。
【临床应用】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将蚌壳研粉置铜锅中干炒,待药粉呈黄褐色,腥味挥发殆尽后冷却过筛。每服 1-2g,白天每小时 1 次,1 日 12-14 次,4- 8 周为一疗程。治疗 41 例,服药 14-79 天不等。结果上腹部疼痛消失者 28 例,减轻者 7 例;上腹部压痛消失者 28 例,减轻者 7 例;上腹部压痛消失者 23 例,减轻者 6 例;X 线复查 21 例,龛影消失者 9 例,变形消失者 1 例,龛影缩小者 6 例。
【摘录】《中华本草》
文章信息时效及准确性不足!仅作爱好者休闲。
本站是个人因爱好而建,非医药行业,不看病、不卖药、不授课、不参与任何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