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129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鹿耳门圣母庙
|
鹿耳门圣母庙:
- 历史起源 :
- 鹿耳门圣母庙的始建年代存在一定争议,但史家推测鹿耳门附近的妈祖信仰活动与建庙,最迟应在十七世纪初叶,最早甚至可上溯至十三、四世纪。
- 相传明永历十五年(1661 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兵 25,000 人、军舰 350 艘,横渡台湾海峡驱逐荷兰殖民者。传说当船行至鹿耳门港时妈祖显圣助战,后来便在港口兴建了这座妈祖庙。最初原庙名为“保安宫”,祀奉天上圣母。1662 年郑氏治台时期因感念神助,将庙宇重建,添建两厢侧室,称文馆、武馆,并竖旗杆以志其功德,成为台湾官建第一座庙宇。不过在清朝同治年间,洪水来袭造成庙宇毁坏,后来在日据时代村民发起重建庙宇的活动,并从台南市海安宫和水仙宫迎回寄祀的天上圣母神像,与五府王爷共祀于庙内。至 1960 年,庙名改为“正统鹿耳门圣母庙”,1975 年迁庙重建,于 1983 年落成。
- 建筑格局 :
- 整体建筑由高忠信先生构思设计,仿照北京紫禁城宫殿式建筑格局。整体分为南北四进,两侧以厢房回廊相接。
- 第一进为“五王殿”,为单檐歇山的建筑风格,内奉五府千岁、水仙尊王及中坛元帅等。
- 第二进为“妈祖殿”,为重檐歇山的建筑风格,奉祀天上圣母、注生娘娘、福德正神、财神爷。
- 第三进“佛祖殿”为 17 开间之“大士殿”,分别供奉释迦佛祖、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以及千手千眼观世音、南海观世音、西天佛祖、金面佛祖等等神像。
- 第四进“天公殿”供奉祀玉皇上帝、三官大帝、三恩主、南斗星君、北斗星君、张天师、普化天尊、王天君、斗姥元君、南极仙翁、月下老人、六十星宿神。每个神殿当中都有大红柱,显示中国古代庙宇建筑的传统风格,庙宇四周还有壕沟,宛如古代宫殿。
- 特色 :
- 建筑风格特色 :其建筑规模宏大,仿北京紫禁城宫殿式建筑风格使其在台湾的庙宇中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被称为“台南故宫”。
- 宗教融合特色 :庙内不仅供奉妈祖,还供奉五府千岁、佛祖、玉皇上帝等众多神祇,融合了妈祖信仰、王爷信仰以及道教信仰等多种宗教信仰元素,体现了台湾民间宗教信仰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 宗教地位 :
- 鹿耳门圣母庙是台湾规模最大的妈祖庙,是台湾妈祖信仰的重要中心之一。妈祖信仰在台湾地区广泛流传,鹿耳门圣母庙作为重要的妈祖庙,对台湾地区的宗教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参观。
- 文化活动 :
- 每年春节都会推出解厄法会、迎春牛、施放烟火等活动,是当地重要的民俗盛会。
- 会举办与妈祖信仰相关的祭祀活动,如妈祖圣诞庆典等,期间会有各种仪式、表演和祈福活动。
- 保护情况 :
- 鹿耳门圣母庙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宗教场所,受到了台湾相关部门和民间的重视与保护。经过多次重建和修缮,其建筑得以较好地保存下来。并且不断对庙宇的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和改善,以提升其整体的保护水平和参观体验。
- 历史名人对其的评价 :
- 由于缺乏明确的系统记载,具体的历史名人对鹿耳门圣母庙的专门评价并不多见。但鹿耳门圣母庙在台湾的宗教文化和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台湾民众的精神寄托和信仰中心之一,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例如,在两岸的文化交流中,鹿耳门圣母庙与厦门朝宗宫的交流频繁,体现了其在两岸妈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正文完
使用官方微信公众号体验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