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三阳观 [山东]

14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21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泰山三阳观
泰山三阳观:

 

  1. 历史起源
    • 三阳观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明嘉靖三十年(公元 1551 年),东平道士王阳辉(号三阳)与徒弟昝复明来到泰山南麓凌汉峰右肩的山坳平壤间,在此“伐木剃草,凿石为窟以居”,进行坐炼修真。后来在明藩王德及当地士绅的支持资助下,开始修建道观。起初名为三阳庵,王阳辉去世后,其弟子昝复明继承遗志完成修建工作,为纪念恩师,遂以“三阳”命名,后改称三阳观。
    • 到明朝万历年间,兵刑两部尚书萧大亨再次大规模修建三阳观,使其达到鼎盛。清朝时期,三阳观多次重修。然而,随着清末民初国家政治的衰败,三阳观逐渐衰微,最终在解放前夕无人居住,建筑也荒废倒塌。1999 年,泰安市政府出资对三阳观进行了抢救性的复建工作,恢复了原有的建筑格局和文化景观。
  2. 建筑格局
    • 整体布局 :三阳观依山而建,为三进院落式建筑群。布局严谨,气势宏伟。
    • 具体建筑
      • 前院 :由山门、影墙、配房组成。山门前有太极图影壁,进入山门,天井宽阔,数株古柏银杏点缀其间。
      • 中院 :有混元阁和配房。混元阁为两层,下层是借助近 5 米高的山体陡崖砌筑而成的券洞,洞北端是凿山体而形成的神台,洞两侧对称凿有 4 个小的隐身洞。二层阁室建于券洞之上的台基上,为三开间全石结构庑殿顶建筑。
      • 后院 :有正殿三间。需要攀爬一段极陡的楼梯方能到达。殿内供奉着道教神祇。另外,观内还有道房、客室等建筑,以供道士居住和接待香客。
  3. 特色
    • 建筑风格 :三阳观的建筑基本属于就地取材,以石砌成,展现出独特的石质建筑风格,与泰山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 地理位置 :位于泰山五贤祠北凌汉峰山腰,风景优美,环境幽静。周边松柏葱郁,麻栎蓊蔚,泉石铿然。
    • 历史文化 :这里曾是明朝皇家专用的道观,观内有皇谯记文,记录了万历年大内郑皇妃派太监来泰山恭请圣母平安碑的历史事件,这也使三阳观卷入了宫廷立嗣争斗的历史风云之中。
  4. 宗教地位
    • 三阳观是泰山道教中的名观,为全真教果老祖师云阳派的发源地。在泰山道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曾吸引众多道众前来修行,道众最多时曾达到 200 多人。
  5. 文化活动
    • 每年特定的道教节日,如正月初九玉皇大帝圣诞、三月初三王母娘娘圣诞等,三阳观会举行相应的法会活动,道士们会进行诵经、礼拜等宗教仪式,信众们也会前来祈福。
    • 平时也会有一些道教文化的交流活动和讲座,向游客和信众普及道教知识和文化。
  6. 保护情况
    • 1976 年,三阳观曾遭到拆除,仅剩下部分建筑。后来,政府对其进行了多次保护和修缮工作。
    • 1999 年的抢救性复建,按照历史风貌和文物修复“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了三阳观的原有建筑格局和文化景观。如今,三阳观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到了较好的保护。
  7. 历史名人对其的评价
    • 明代文学家、诗人于慎行曾作《下泰山游三阳观》:“半岭通仙界,萦回岳麓西。已看三观迥,犹觉万峰低。暮雨瑶华落,春云玉洞迷。游情浑未减,缥缈望丹梯。”赞誉三阳观为“道家之秘境,寰宇之大观”。
    • 冯玉祥先生曾在三阳观内读书,也从侧面体现了三阳观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
正文完
使用官方微信公众号体验更多功能
post-qrcode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