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黄大仙观 [上海]

21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98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3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上海黄大仙观
上海黄大仙观的相关信息:

 

  1. 历史起源 1
    • 上海黄大仙观位于上海市虹口虬江桥。民国初年由广东旅沪人士募建,因主祀广东罗浮山黄大仙而取名。当时由原上海白云观广东籍全真道长何松济住持。民国 2 年 3 月,白云观在《申报》登载《白云观交还黄仙祠启事》,公开脱离关系。1930 年另租建于市七浦路,1944 年又由住持道士黄贯一募建于市虬江路虬江 543 号。“文化大革命”时停止活动。
  2. 建筑格局
    • 关于其具体的详细建筑格局信息目前较少有非常系统的记载。但一般来说,道观通常会有山门、大殿、偏殿、钟楼、鼓楼等建筑元素。其整体建筑风格可能融合了传统的道教建筑特点与上海的地域特色。
  3. 特色
    • 宗教特色 :黄大仙信仰在岭南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上海黄大仙观将这种独特的信仰文化引入上海,成为沪上具有特色的道教信仰场所。它为在上海的广东籍人士以及对黄大仙信仰感兴趣的民众提供了一个宗教活动和精神寄托的地方。
    • 文化融合特色 :上海作为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黄大仙观的存在体现了不同地域文化在上海的交流与融合。它既保留了广东黄大仙信仰的传统元素,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上海本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4. 宗教地位
    • 在上海的道教界,黄大仙观具有一定的地位。它是上海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上海的宗教信仰多元化发展做出了贡献。对于信奉黄大仙的信众来说,这里是他们进行宗教活动、祈福祭祀的重要场所,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
  5. 文化活动
    • 在重要的道教节日如春节、农历二月十五太上老君圣诞、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等,道观会举行相应的法会、祭祀等宗教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表达,也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展示,吸引了不少信众和对道教文化感兴趣的人士参与。
    • 可能会举办一些与道教文化相关的讲座、研讨会等活动,以弘扬道教文化,增进人们对道教思想和哲学的理解。
  6. 保护情况
    •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上海黄大仙观经历了多次变迁和挑战。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曾停止活动,建筑也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后来经过多次修缮和维护,逐渐恢复了其宗教功能和建筑风貌。如今,相关部门和道教界对其保护工作较为重视,不断加强对道观建筑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7. 历史名人对其的评价
    • 目前关于历史名人对上海黄大仙观的专门评价的相关记载较为缺乏。但黄大仙信仰在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其在上海的存在也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和讨论,对于研究上海的宗教文化和社会历史具有一定的价值。
正文完
使用官方微信公众号体验更多功能
post-qrcode
 0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