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经集注序

12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377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0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道德真经集注

书名:道德真经集注。作者:宋代彭耜。十八卷,又杂说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道德真经集注序

道常无言,不得已而有言,言之费也,从而言之,费之费者也。言固可废乎,曰:不可也,以药治病,非上医也,方病而夺之药,虽卢扁莫为也。盖老子一书,自列氏、庄氏,已阴立训传,而自为一家者也。至汉相曹参用其言有验,世益尊信之。文帝时,有河上公者,乃始泄道之蕴,名为注释。自是之后,有邻氏、傅氏、徐氏、刘氏,晋魏以来,独王氏最显。唐玄宗又改定章句,刻石涡口庙中,而世之言道德经益繁。宋兴,专守一道曰仁,其治以慈俭不争为本,几若委靡不振,而实参用老子家法。故当时君臣于此书,颇尽心焉。* 6 虽不敏,亦覃思有年矣,常患注释之繁,而矛盾迭兴,复忧流派之广,而门户各异,求出世者多鄙薄于治世之常经,思治世者复忽略于出世之妙旨,于是合本朝注释之书,毕力纂集,尊御注于其首,列诸子于其下,凡分一十二卷。其他如河上公、王弼所著,已载陈景元《纂微》,兹不复详。吁,亦多言矣乎。然世方懵于其道,我又吝于其言,则道益晦矣。此经以自然为体,无为为用,治世出世之法,皆在焉。如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此治世之法也。如生之徒十有三,死而不亡者寿,此出世之法也。若夫秦汉方术之士,所谓丹灶奇技,符录小数,尽举而归之道家,此道之绪余土苴者耳。学者当于此而有悟焉,则凿开混沌,剖破藩篱,以之治世则反朴而还淳,以之出世则超凡而入圣,然后知孔老无异法。天生二圣人,迭为宾主,以道诏天下后世,其功至不浅也。惟我同志相与勉之。

绍定己丑重九日鹤林真逸彭料谨序。

道德真经说序

《史记》列传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裴驹注云.•《地理志》曰:苦县属陈国,司马贞《索隐》曰:《地理志》误也。苦县本属陈,春秋时楚灭陈而苦又属楚,故云楚苦县。高帝立淮阳国,陈县、苦县皆属焉。苦音怙。张守节《正义》云:《括地志》苦县在亳州谷阳县界,今真源县也。厉音赖。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礼记•曾子问》郑氏注曰:老聃,古寿考者之号也,与孔子同时。疏云:老聃即老子也。《索隐》曰:《说文》云:聃,耳曼也,故名耳,字聃。《正义》曰:聃,耳曼无轮也。《神仙传》云:外字聃。按:字,号也。疑老子耳曼无轮,故世号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周本纪》曰:幽王三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甫曰:周将亡矣。注云:韦昭曰:伯阳父,周大夫也。唐固曰:伯阳父,周柱下史老子也。《后汉书•窦章传》注云:老子为守藏史,复为柱下史。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孔子世家》曰: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予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又《家语》曰: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古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吾师也,今将往矣。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赠,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孔子世家》曰: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母以有己。为人臣者,母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又《家语》曰:及去周,老子送之曰:请送子以言。孔子曰:谨奉教。自周反鲁,道弥尊矣。远方弟子之进,盖三千焉。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注云:《列仙传》曰: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隐德行仁,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真人当过,候物色而迹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与老子俱之流沙之西,莫知所终。亦著书九篇,名《关令子》。《索隐》曰:《列仙传》是刘向所记,物色而迹,谓视其气物有异色,而寻迹之。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困八孔子同时云。《仲尼弟子列传》曰: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楚,老莱子。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注云.•徐广曰.•实一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修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而离,离五百岁而复合,合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周本纪》曰:烈王二年,周太史檐见秦献王。或曰修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老子无为自化,清静自正。《索隐》曰.•太史公因其行事,于当篇之末结以此言,亦是赞也。又云:此是昔人所评老聃之德,故太史公引以记之。

太史公曰: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故著书辞,称微妙难识。.

太史公曰:乐臣公学老子。《史记・乐毅传》曰:乐氏之族有乐瑕公、乐臣公,赵且为秦所灭,亡之齐。乐臣公善修黄帝、老子之言,显闻于齐,称贤师。注云:一作巨公。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皇甫谧《高士传》云:河上丈人者,不知何国人也。自匿姓名,居河之湄,著《老子章句》,号曰河上丈人,亦曰河上公。又葛玄《河上公注老子序》曰: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汉文皇帝时结草为庵于河之滨,常读老子《道德经》,文帝好老子之言,有所不解数句,遣使问之。公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也。帝即驾从诣之。河上公即授素书老子《道德经章句》二卷,谓帝曰:熟研此则所疑自解。予注是经以来千七百余年,凡传三人,连子四矣。言毕,失公所在。因号曰河上公云。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公,《汉书•曹参传》颜师古曰:盖,古盍反。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曹参世家》曰:孝惠帝元年,更以参为齐丞相,参之相齐,齐七十城,天下初定,悼惠王富于春秋,参尽召长者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俗。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闻胶西有盖公,善治黄老言,使人厚弊请之。既见盖公,为言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推此类具言之。参于是避正堂,舍盖公焉。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

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冬十月,上谓近臣曰:朕每读《老子》至佳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未尝不三复以为规戒。见《续资治通鉴长编》。

又淳化四年闰十月丙午,上曰:清静致治,黄老之深旨也。夫万务自有为,以至于无为,无为之道,朕当力行之。至如汲黯卧治淮阳,宓子贱弹琴治单父,此皆行黄老之道也。参知政事吕端等对曰:国家若行黄老之道,以致升平,其效甚速。宰臣吕蒙正曰:老子称治大国若烹小鲜,夫鱼挠之则溃,民挠之则乱,今之上封事议制置者甚多,愿陛下渐行清静之化以镇之。见《续资治通鉴长编》。

又上读老子,语近臣曰: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所益,治身治国之道,并在其内。至云善者吾亦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此云善恶无不包容,治身治国,其术如是。若每事不能容纳,则何以治天下哉。见《国朝事实》,并见《皇宋类苑》。

真宗咸平二年,上谓宰相曰:道德二经,治世之要道,明皇批注虽粲然可观,王弼所注言简意深,真得清静之旨也。因令镂板。见《国史•道释志》。仁宗天圣四年正月,玉清昭应宫使王曾,请下三馆校《道藏》库经,从之。上因言其书多载飞炼金石方药之事,岂若老氏五千言之约哉。张知白曰:陛下留意于此,乃治国清静之道也。

高宗绍兴二十八年十月庚寅,上谕宰执曰:贺允中问朕好道之意,朕谓之曰:朕之好道,非世俗之所谓道也,世俗修炼以求飞升不死,若果能飞升,则秦始皇、汉武帝当得之矣,朕惟治道贵清静,苟侈心一生,虽欲自抑,有不能已者,故所好惟在恬淡寡欲,清心省事,所谓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斯与一世之民,同跻仁寿,如斯而已。见《皇宋中兴纪事本末》。

孝宗淳熙戊戌,程大昌以讲官侍清燕,尝从容奏及道本,恭得圣训孔老元无二道,韩愈析之非是,尝亲制《原道》辨首以赐大昌。见程大昌《易老通言》序。

宋解经姓氏

政和御注

碧虚子陈景元字太初,建昌人,岀家为道士,入天台山,师事张无梦,妙得老庄之旨,博学多闻,藏书数千卷,当世名公多从之游。自号碧虚子,熙宁中,屡膺召见,进所著《道德经藏室纂微篇》,赐号真靖大师。

涑水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温国文正公。颍滨苏辙字子由,眉山人,自号颍滨遗老,谥文定公。

临川王安石字介甫, 临川人,荆国文公。

王雰字符泽,荆公之子。

陆佃字农师,山阴人,门人号曰陶山先生。

刘槩字仲平,开封人。

刘泾字巨泽,简州阳安人,自号前溪,自荆公下至此,总名《崇宁五注》。

道真仁静先生曹道冲字希蕴,女道士,世号曹仙姑,赐号清虚文逸大师道真仁静先生。达真子马蹄山人,不着姓氏。

三峨了一子李文想蜀人。

陈象古名在党籍中。

叶梦得字少蕴,姑苏人,自号石林翁。

清源子刘骥字德称,泉州人。

晦庵朱熹字符晦,建安人,自号晦庵,一号紫阳子,文公。

黄茂材字少誉,福州连江人,自号海滨居士。

程大曰曰字泰之,新安人,文简公。

林东字子晦,福州闽县人,自号三山樵子。

本来子邵若愚钱塘人。

正文完
使用官方微信公众号体验更多功能
post-qrcode
 0
评论(没有评论)